一、名詞定義: 1.1電鍍:利用電解的方法使金屬或合金沉積在工件表面,以形成均勻、致密、結合力良好的金屬層的過程叫電鍍。
1.2 鍍液的分散能力: 能使鍍層金屬在工件凸凹不平的表面上均勻沉積的能力,叫做鍍液的分散能力。換名話說,分散能力是指溶液所具有的使鍍件 一、名詞定義:1.1電鍍:利用電解的方法使金屬或合金沉積在工件表面,以形成均勻、致密、結合力良好的金屬層的過程叫電鍍。
1.2 鍍液的分散能力:能使鍍層金屬在工件凸凹不平的表面上均勻沉積的能力,叫做鍍液的分散能力。換名話說,分散能力是指溶液所具有的使鍍件表面鍍層厚度均勻分布的能力,也叫均鍍能力。
1.3鍍液的覆蓋能力:使鍍件深凹處鍍上鍍層的能力叫覆蓋能力,或叫深鍍能力,是用來說明電鍍溶液使鍍層在工件表面完整分布的一個概念。
1.4鍍液的電力線:電鍍溶液中正負離子在外電場作用下定向移動的軌道,叫電力線。
1.5**效應:在工件或極板的邊緣和**,往往聚集著較多的電力線,這種現象叫**效應或邊緣效應。
1.6電流密度:在電鍍生產中,常把工件表面單位面積內通過的電流叫電流密度,通常用安培/分米2作為度量單位
二.鍍銅的作用及細步流程介紹:
2.1.1鍍銅的基本作用:
2.1.1提供足夠之電流負載能力;
2.1.2提供不同層線路間足夠之電性導通;
2.1.3對零件提供足夠穩定之附著(上錫)面;
2.1.4對SMOBC提供良好之外觀。
2.1.2.鍍銅的細步流程:
2.1.2.1ⅠCu流程:上料→酸浸(1)→酸浸(2)→鍍銅→雙水洗→抗氧化→水洗→下料→剝掛架→雙水洗→上料
2.1.2.2ⅡCu流程:上料→清潔劑→雙水洗→微蝕→雙水洗→酸浸→鍍銅→雙水洗→(以下是鍍錫流程)
2.1.3鍍銅相關設備的介紹:
2.1.3.1槽體:一般都使用工程塑膠槽,或包覆材料槽(Lined tank),但仍須注意應用之考慮。a. 材質的匹配性(耐溫、耐酸堿狀況等)。b. 機械結構:材料強度與補強設計,循環過濾之入/排口吸清理維護設計等等。c. 陰、陽極間之距離空間(一般掛架鍍銅*少6英寸以上)。d. 預行Leaching之操作步驟與條件。
2.1.3.2溫度控制與加熱:鍍槽之控制溫度依添加特性/鍍槽之性能需求而異。一般而言操作溫度與操作電流密度呈正向關系,但無論高溫或低溫操作,有機添加劑必定有分解問題。一般而言,不容許任何局部區域達60℃以上。在材質上,則須對耐腐蝕性進行了解,避免超出特性極限,對鍍銅而言,石英及鐵弗龍都是很適合的材料。電鍍工藝流程資料(二)PCBTech.Net
2.1.3.3攪拌:攪拌可區分為空氣攪拌、循環攪拌、機械攪拌等三項,依槽子之需求特性而重點有異,茲簡介一般性考慮如下: a. 空氣攪拌:應用鼓風機為氣源,如使用空壓機。則須加裝AM Regalator降低壓力,并加裝oil Filter除油。風量須依液面表面積計算,須達1.5~2.0cfm,
2.1.3.3攪拌:攪拌可區分為空氣攪拌、循環攪拌、機械攪拌等三項,依槽子之需求特性而重點有異,茲簡介一般性考慮如下:a. 空氣攪拌:應用鼓風機為氣源,如使用空壓機。則須加裝AM Regalator降低壓力,并加裝oil Filter除油。風量須依液面表面積計算,須達1.5~2.0cfm,而其靜壓則依管路損耗,與液面高度相加而得。空氣攪拌之管路架設,離槽底至少應有1英寸距離,離工件底部,應以大于8英寸為宜。一般多使用3/4英寸或1英寸管,作為主管,亦有人使用多孔管,但較易發生阻塞。開孔方式多采用各孔相間1/2英寸,對邊側開孔,與主管截面積1/3為原則。適量之空氣攪拌可改善電鍍效率,增加電流密度;但如攪拌過度,亦將形成有機添加劑氧化而造成異常消耗及污染。b. 循環攪拌:在一般運用上,多與過濾系統合件,較須注意的是確定形成循環性流動(入、排口位置選擇),及pump選擇流量應達2~3倍槽體積1hr以上。c. 機械攪拌:其基本功能是為了消除metal ion diffusion rafe不足問題。在空間足夠之狀態下,以45°斜角移動為佳,但一般都采有用垂直向擺動,較佳的位移量約在0.5~1.8m/min,而每stroke長約5~15cm之間。在設定條件時,應注意不可造成因頻率過高,使板子本身擺動,而減小孔內藥液穿透量。
2.1.3.4過濾:一般均與循環攪拌合并,目的是去除槽液中之顆粒狀雜質,避免發生顆粒狀鍍層。較重要的考量因子有三,分別如下:a. 過濾粒徑:一般采用5u或10u濾蕊。若非環境控制良好,使用更小濾蕊可能造成濾材更換,損耗過多。b. 材質有多種材質供選擇,不同系統光澤劑會有不同之限制,其中PP*具體廣用性。c. Leaching:即便為適用材質之濾蕊,亦須經過Leaching處理(熱酸堿浸洗程序)。
2.1.3.5電源系統:供電系統之ripple須小于5%,(對部分較敏感產品甚至須小于2%),另須注意:a. 整流器*上限、*下限相對容易10%,系不穩定區域,應避免使用。b.除整流器外接所有接點務須定期清潔外,每月至少用鉗表量校一次。c.整流器*好利用外接潔凈氣源送風,使內部形成至正壓,讓酸氣無法侵入腐蝕。
2.1.3.6陰極(rack及bus bar):a. 對銅制bus bar而言,約每120Amp至少應設計1cm2之截面積。同時不論電流/bus bar截面積大小,務必兩側設置輸入接點,以避免電流分布不均。b. 對rach而言,應利用bus bar相接之接點,調整其導通一致,避免“局部陽極”的反生,同時對接點外之部分,亦宜全部予以膠林披覆,并定期檢查,以避免因縫隙產生,而增加帶入性污染。
2.1.3.7陽極:a. 銅陽極應采用含微量磷,且均勻分布之無氧銅。其規格可概列如下:Cu≥99.9% P:0.04~0.06% O≤0.05%Fe≤0.003% S≤0.003% Pb≤0.002%Sb≤0.002% AS≤0.001% N≤0.002%b. 可能狀態下盡量不要使用鈦籃,因為鈦籃將造成 Carriey或High Current Dewsity Brightener增加約20%的消耗,而不使用鈦籃的狀態,則須注意使陽極高出液面1~2英寸。c. 對陽極袋的考慮,基本上與濾蕊相同,一般常用Napped p.p或Dynel,并可考慮雙層使用,唯陽極袋須定期清洗,以避免因過量的陽極污泥造成陽極極化。d. 一般均認為陰陽極之比例應在1.5~2∶1,但由于高速鍍槽之推出,較佳的考慮是,控制陽極的相對電流密度小于20ASF,來決定陽極的數量,在使用鈦籃的狀態,其面積的計算,約為其(前+左+右)面積之1.4倍,亦即以鈦籃正面積核算其電流密度約應小于40ASF。過大的陽極面積可能造成銅含量之上升,過小則可能造成銅含量不足,且二者均會造成有機添加劑的異常消耗及陽極塊的碎裂。e.陽極在接近液面側應加裝遮板,而深度則應僅為鍍件的75%(較淺4~5英寸),在板子尺寸不固定時,則應考慮浮動式遮板,對其左右側的考慮亦同,故在槽子設計與生產板實際寬度不同,應考慮使用Rubber strip,但須注意當核算面積,加開電流時,應至少降低40%計算。對于此類分布問題,可以“電場”及“流 態”的觀念考慮電鍍工藝流程資料(三)PCBTech.Net 各流程的作用:
2.2.1酸浸:主要作用是去除板面的氧化層,避免水份帶入銅缸而影響硫酸的含量。
2.2.2清潔劑:這種清潔劑是酸性的,主要作用是去除板面的指紋、油污等其它殘余物,保持板面清潔,實際上目前供PCB使用之酸性清潔劑,沒有任何一種真正能去除較嚴重的指
2.2各流程的作用:
2.2.1酸浸:主要作用是去除板面的氧化層,避免水份帶入銅缸而影響硫酸的含量。
2.2.2清潔劑:這種清潔劑是酸性的,主要作用是去除板面的指紋、油污等其它殘余物,保持板面清潔,實際上目前供PCB使用之酸性清潔劑,沒有任何一種真正能去除較嚴重的指紋。故對油脂、手指印應以防止為重:而且須注意對鍍阻層的相容性與同線中其他藥液間的匹配性,及降低表面為張力,排除孔內氣泡的能力。
2.2.3微蝕:由于各種干膜阻劑均有添加劑深入銅層的附著力促進劑,故在此一步驟應去除20~50u〃的銅,才能確保為新鮮銅層,以獲得良好的附著力。
2.2.4水洗:主要作用是將板面及孔內殘留的藥水洗干凈。
2.2.5鍍銅:鍍銅的藥水中主要有硫酸銅、硫酸、氯離子、污染物、其它添加劑等成份,它們的作用分別如下:
2.2.5.1硫酸銅:提供發生電鍍所須基本導電性銅離子,濃度過高時,雖可使操作電流密度上限稍高,但由于濃度梯度差異較大,而易造成Throwing power**,而銅離子過低時,則因沉積速度易大于擴散運動速度,造成氫離子還原而形成燒焦。
2.2.5.2硫酸:為提供使槽液發生導電性酸離子。通常針對硫酸與銅比例考量,“銅金屬18g/l+硫酸180g/l”酸銅比例維持在10/1以上,12∶1更佳,**不能低于6∶1,高酸低銅量易發生燒焦,而低酸高銅則不利于Throwing Power。
2.2.5.3氯離子:其功能有二,分別為適當幫助陽極溶解,及幫助其它添加劑形成光澤效果,但過量之氯離子易造成陽極的極化。而氯離子不足則會導致其它添加劑的異常消耗,及槽液的不平衡(極高時甚至霧狀沉積或階梯鍍;過低時易出現整平**等現象)。
2.2.5.4其它添加劑:其它的所有有機添加劑合并之功能,可達成規則結晶排列之光澤效果,改善鍍層之物性強度,相對過量之添加劑,則易因有機物之分解氧化,對槽液的污染,造成活性碳處理頻率的增加,或因有機物的共析鍍比率提高,造成鍍層內應力增加,延展性降低等問題。
2.2.5.5污染物:可區分有機污染物和無機污染,因破壞等軸結晶結構;造成之物性劣化及因共析鍍造成之外觀劣化。其中有機污染之來源約為:光澤劑之氧化分解、油墨、干膜、槽體、濾蕊、陽極袋、掛架包覆膜等被過濾出的物質和環境污染物等。無機污染之來源則約為:環境帶入污染、水質污染及基本物料污染等項。
2.2.6電鍍反應機構:可區分為巨觀,亦即電場與流態;微觀,亦即光澤劑的效應:兩大部分,分別簡單討論如下:
2.2.6.1巨觀:鍍槽內陰陽極間之關系,實際上與磁場或電場的現象類似的,明顯不同的,是發生在液體環境中,而游動的,是有質量的離子。因為如此,故離子之運動;電流氧化還原反應之發生;受到正負極間電場,與離子所帶電荷產生之電位能,離子經由循環攪拌、空氣攪拌、機械攪拌獲得之動能,及離子間之交互作用力等因子的影響,實際上電流密度(區域性的、分布上的、而非平均的),可被定義為單位面積,單位時間內接收的離子數量。由于各項攪拌,除了針對孔內的陰極機械攪拌外;都是全槽均一性的(理想狀態);因而對于板面上的狀態,幾何分布便成為影響的*大的因子。對全板電鍍(pannel plating)而言,亦即陽極、陰極以及遮板之形狀、位置。而對線路電鍍(pattevn plating)而言,則再增加一項電鍍面積分布須做考量,對孔內的狀況,則主要在于離子的擴散速率、陰極擺動及電流密度間關系。關于一部分我們可透過濃度梯度與場的圖例加以了解。a.高低電流區:亦即電力線分布之密度;而電力線(電場)之分布正如同磁力線分布,在端角地區,明顯的較高許多,故陽極之尺寸*好僅陰極之75%。b.遮板之作用為阻礙離子之流動,使得局部之電力線密度降低,rudder strip則吸收此過量之電流,二種方式均可解決生產板尺寸不固定位置。c.線路電鍍時的線路分布影響亦為相同關系,可視為原“屬于”被鍍阻膜覆蓋區的電力線轉移于周邊造成,因而獨立線路相對之電流密度變為非常高。d.對于孔內與板面或大孔與小孔間關系,可以討論如下:當操作電流密度甚低時,銅離子之析出速度遠低于自然游動/交換速度,各區的鍍層厚度,自然均一;但一般操作電流較高,必然造成[C]b(整體巨觀濃度),[C]D1(大孔孔內濃度)及[C]D2(小孔孔內濃度)各有不同,則反應速率(電流發生)亦自然不同,因而有“孔銅”、“面銅”乃至區域鍍厚比問題),故須依賴攪拌增加離子之Mobility以求改善孔內厚度。對高縱橫比而言,一方面攪拌之相對影響被降低,另方面,如果槽液之表面張力過高,產生類似“毛細現象”,則攪拌失效,而產生問題。